(相关资料图)
反对形式主义是个老话题。在中国,这样的话题总是拿起来又放下,放下了又拿起来。最近,高层再一次向官员们提出了纠治和力戒形式主义的“要求”。
“要求”中列举了当前官场上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,例如:传达上级指示,只会照本宣科,很少经过消化理解,联繫本地实际的传达;有些单位对上级的部署喊得很响,在实际作业中,却是说归说,做归做;有的官员工作中喜欢推卸责任,遇到复杂问题,不肯表态,再小的事情没有上面点头,绝对不会去碰;有的官员到基层搞调研,总是蜻蜓点水、走马观花、敷衍了事,从来拿不到真实情况;有的部门用检查当作落实,同一事项多个部门反复考核,检查的次数越来越密,填写的表格越来越多,上交的报告越来越厚,让基层叫苦不叠。
这些现实版“官场现形记”,非自今日才有。历朝历代,不同国家,凡有官场的地方,都不少见。可在中国,形式主义的危害性比其他地方更厉害。中国不像西方,主要靠个人自由发挥,推动经济技术进步。而是靠从上到下的统一行动,把资源和人力集中起来,才能办成事情。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,成本是高了点,却也能够取得某些成果。比那些办事效率高,发展成本低,但块头小,整体力量有限的国家,有时候更能成事。
这种上下一致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,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,就是政令必须畅通。做不到这一点,有令不行,有禁不止,所谓的“中国优势”也就会大打折扣。因为集中不起足够的资源和人力,无论想做甚么,最终都是做不成的。
更严重的是,中国官场上目前流行的这些形式主义,不是一般的形式主义,而是阳奉阴违的。这种比一般的形式主义更隐蔽,不容易看出来,破坏力更大。因为它表面上并不抗拒上面的指示,口口声声“坚决执行”,责备都不好找理由。等到事情耽误了,搞砸了,再想补救,往往也来不及了。
正因如此,中国高层对形式主义的危害,虽有切肤之痛,却也十分无奈。毕竟形式主义在明面上是服从的温顺的,完全按照上面的意思去做的。这种口是心非的做法,不是一眼就能马上看出来。要是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处罚,容易误伤好人。故此,无奈归无奈,纠治和力戒也不是那么容易。一来二往,也就一年一年地拖了下来,始终无法根治。
造成这个顽疾的根子,不应简单归咎于基层官员。俗话说:“上行下效”。论其初心,基层官员未必个个都想弄虚作假,更不会刻意去阳奉阴违。但是,经历了岁月风尘,他们也有难言之隐。因为官场规则摆在那里,世间人事是复杂的,真抓实干未必有功,反而容易得罪人,比不干活风险更大。然而,甚么都不干,一旦检查起来,也不好交待。反复掂量的结果,不少人便选择了虚晃一枪,遇到矛盾绕道走的做法。况且,上级也不是神仙,不容易看出破绽,即使看出,戴一顶“形式主义”帽子,也不至于“死罪”。
这种官场顽疾归根结底是由长期形成的风气造成的。不搞形式主义的,日子不见得好过。搞形式主义的,很多事情反倒容易过关。所以,上级越死板,下面越会选择形式主义。
从长远看,反对形式主义的斗争只能是一场持久战,必须从上到下共同行动。否则无论再搞多少次纠偏,也不可能把形式主义的危害通通消除掉。
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。
关键词: